久久免费视频播放中文,宅男666在线永久免费观看,日本亚洲欧美在线视,五月综合缴缴情婷婷

  • <tbody id="ye4ko"><td id="ye4ko"></td></tbody>
  • <center id="ye4ko"><td id="ye4ko"></td></center>
  • 看!云南滄源邊境村的幸福模樣

    時間:2021-08-22 17:32 來源:未知 微信公眾號:yn2553 QQ公眾號:800061629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
    中共中央總書記、國家主席、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8月19日給云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邊境村的老支書們回信,勉勵他們發(fā)揮模范帶頭作用,引領鄉(xiāng)親們建設好美麗家園,維護好民族團結,守護好神圣國土。

     

     


     

    滄源芒陽村 陳飛 攝

     

    地處祖國最西南邊陲的滄源縣

    是全國最大的佤族聚居縣

    因翁丁原始部落文化旅游區(qū)

    滄源葫蘆小鎮(zhèn)、司崗里畫

    “摸你黑”狂歡節(jié)而被人們熟知

    黨的十八大以來

    當地加快脫貧攻堅步伐

    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

    住房安全、飲水安全

    看病住院、子女上學等

    都有了保障

    到2019年底

    該縣67個貧困村

    4萬多貧困人口全部脫貧

     

    滄源縣佤山幸福工程勐董鎮(zhèn)葫蘆村全景 李秋明攝 

     

    近日

    滄源縣班洪鄉(xiāng)、班老鄉(xiāng)9個邊境村

    的10位老支書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

    匯報佤族人民擺脫貧困

    過上好日子的情況

    表達了世世代代跟著共產黨走

    把家鄉(xiāng)建設得更加美麗富饒的堅定決心

     

     

    今天

    讓我們一起走近這片“秘境”土地

    去看看邊境鄉(xiāng)村的新生活

     

    芒黑老寨

     

    班洪鄉(xiāng)和班老鄉(xiāng)是云南省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的兩個邊境鄉(xiāng),與緬甸接壤。

     

    長期以來,班洪鄉(xiāng)和班老鄉(xiāng)各族群眾始終堅持和發(fā)揚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和不等不靠、自立更生、艱苦奮斗精神,聽黨話、跟黨走,建設美麗家園,唱響新時代阿佤人民的幸福之歌。

     

    民族團結一家親


     



    愛國主義文化底蘊深厚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1941年,殖民者把班老等地劃歸緬甸,班老人民不甘從中華民族的懷抱中被硬生生割離出去,發(fā)出了《請愿書》等,深切表達了熱愛祖國、歸屬中華的赤子之心。最終班洪、班老等地回歸了祖國的懷抱,當地人民半個多世紀的不懈斗爭也成為他們熱愛祖國的一個縮影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班洪“四大嫂”飯店

     

    在班老回歸紀念碑下組織形式多樣的活動

     

    班洪鄉(xiāng)是云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,當年的班洪抗英事件體現了佤族人民不畏強權、抵御外辱的民族精神和“寸土不讓,堅貞不屈”的民族氣節(jié)。在這塊熱土上,還有一張享譽全國的名片——“班洪四大嫂”,講述的是上世紀60年代末,“班洪飯店”的武國馨、羅燦珍、李幫秀、李秀蓮四位婦女把“班洪飯店”辦成“毛澤東思想宣傳站”的生動事跡。

     

    長期以來,當地群眾始終銘記著先輩的精神。為創(chuàng)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(qū)、建設繁榮穩(wěn)定和諧新邊疆提供強大精神動力。

     

    班老人民的心是永遠不變的

     



    “線上+線下”打造佤山黨史“大講堂”

     

     

    近年來,班洪著眼于建設高質量、多層次的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,立足現有資源和工作基礎,積極打造班洪抗英紀念館、班洪四大嫂陳列館,努力創(chuàng)建省級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。

     

    “佤山清風講堂”落戶班洪鄉(xiāng)

     

    2021年4月17日,全國首家“學習強國”群眾工作聯(lián)系點落戶班洪鄉(xiāng)班洪村。

     

    班洪充分發(fā)揮好道德講堂、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、農家書屋等陣地作用,用好“雙語”宣講的方式,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群眾、深入基層、深入人心。采取“線上+線下”同頻共振的方式,不斷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。

     

    班洪村現場教學點讓主題教育“活”起來

     

    開展黨史學習教育

     

    今年70歲的胡志輝是佤族英雄胡玉堂的后人,他說:“我們一直堅守著‘佤族漢族是一家、九老九代不丟伴’的族訓,作為一名共產黨員,我感謝共產黨帶領我們從貧窮走到了富裕,我們不會忘記共產黨的恩澤。”


     



    鄉(xiāng)村振興謀發(fā)展

     

     

    班洪鄉(xiāng)按照“一村一品”的要求,推進“村集體經濟品牌強村”工程,全鄉(xiāng)5540畝茶葉完成提質增效;南板村“佛手柑+養(yǎng)殖”、公坎村“特色林果+水產養(yǎng)殖”等產業(yè)基地。

     

    農特產品熱銷助農增收致富

     

      各村注冊成立16個農民專業(yè)合作社,使新型農業(yè)經營主體成為鄉(xiāng)域經濟的“一把火”、成為助推集體經濟發(fā)展的“一把火”。下班壩南滾河蜂蜜加工廠、班莫“佤山土司”古法紅糖廠、班洪村竹筍加工廠相繼投產運營,在全面服務鄉(xiāng)村旅游,實現三產融合的同時,通過電商平臺,更是讓“班洪特產”下得了山、上得了網、進得了城、變得了現,大大增加農副產品市場附加值和競爭力。“班洪辣椒”成為農副產品代表,2020年全鄉(xiāng)種植辣椒1200畝,實現產值600萬元。

     

    班洪特色小鎮(zhèn)發(fā)展生機勃勃

     

      2020年全鄉(xiāng)各村集體經濟收入220.72萬元,各村集體經濟收入均超過10萬元,其中,經營性收入均超過5萬元。今年以來,全鄉(xiāng)已實現村級集體經濟收入180余萬元。


     



    “傳奇班洪、班老”迎來新機遇

     

     

      貧窮、落后曾是班老鄉(xiāng)芒黑村的代名詞。如今通過易地扶貧搬遷、產業(yè)帶動,芒黑村不僅實現了脫貧出列,還被命名為“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”。

     

    班洪鄉(xiāng)村內道路通暢

     

      產業(yè)、交通也曾是制約班洪發(fā)展的最大瓶頸。如今,班洪各項基礎設施日益完善,班洪村大寨、班洪村下班壩自然村、公坎村芒萊自然村旅游環(huán)線建設;全面打造“紅色旅游”和“南滾河國家公園探秘旅游勝地”;推動轄區(qū)內橡膠、堅果、核桃、茶葉、咖啡、佛手、蜂蜜、辣椒等產業(yè)的提質改造和優(yōu)化整合與文化旅游融合發(fā)展。

     

    玻璃棧道觀象臺

     

      為徹底根除芒黑村的貧困,當地黨委、政府精準施策,易地扶貧搬遷、產業(yè)帶動成為破解全村貧困的主要抓手。2019年芒黑村經濟總收入達到了230.4萬元,農民人均純收入7692元,家家戶戶都住進了好房子、有了致富產業(yè),吃、住、行、穿和就醫(yī)、就學等方面都有了保障。

     

      今年以來,全鄉(xiāng)實現旅游關聯(lián)性收入175萬元,每戶增收2000元,走出了一條以鄉(xiāng)村旅游引領發(fā)展的新路子,鄉(xiāng)村旅游也成為了產業(yè)富民和實現鄉(xiāng)村振興的重要支撐產業(yè)。

     

      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、佤山幸福工程等實施,班洪的各族群眾緊緊抓住發(fā)展機遇,新修道路、發(fā)展產業(yè)、加快住房等基礎設施建設。

     

    班洪鄉(xiāng)發(fā)展特色旅游業(yè)

     

      走進如今的村寨,一家一院的新民居錯落有致,平坦寬闊的水泥路四通八達,“原始古村落+民宿旅游”的特色旅游不斷有序推進……路寬了、網通了、阿佤人民的千年飛天夢實現了,滄源縣的經濟正在不斷發(fā)展,幸福的日子正在向各族人民招手,更甜美的生活正在等著他們。

     


    (ID:)綜合自滄源縣融媒體中心等

    統(tǒng)籌:劉紅 李向雄

    策劃:羅蓉嬋 自然

    編輯:楊茜 孫寅翔 彭艷紅

     

    免責聲明:我們尊重原創(chuàng),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。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,我們將在24小時之內刪除。

    更多新的招聘、考試信息
    關注微信公眾號:yn2553
    或長按二維碼關注